“大发审委”是什么?IPO首现单日零过会引市场热议

这里是广告

  导读:“大发审委”是什么?公告显示:第17届发审委最大的变革,是把此前分版块的设置,整合成了一个大发审委,共包括63名委员。个中42人是专职,21人是兼职。而来自外部的委员也明显增加,涵盖各部委、高校和金融机构,以担保公平公正。

  自“大发审委”履职以来,关于从严审核IPO就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。

  11月29日,当日上会的3家企业全部被否的审核成果再次牵动了成本市场的神经。这也意味着,截至目前,IPO审核历史上首次呈现单日零通过率的现象。

  实际上,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,IPO通过率降低明显。与此同时,随着IPO常态化刊行的连续,“堰塞湖”压力得到明显缓解。业内人士阐明,IPO通过率降低或成常态。

  Wind资讯数据显示,新一届发审委10月17日上任以来,共审核了59家公司的IPO申请,33家通过,21家企业被否,5家企业的申请被暂缓表决,通过率仅为55.9%。

  与今年前三季度比,在新一届发审委的把关下,IPO通过率降低了两成以上。统计显示,今年1至9月,IPO通过率为80.9%。明显降低的通过率引起了业界强烈关注。是暂时现象还是未来常态?据记者了解,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已成为监管重点,IPO通过率降低或成常态。

 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“堰塞湖”压力正在逐步缓解。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近日暗示,2017年,IPO企业从刊行申请受理到完成上市,平均审核周期一年3个月阁下,较之前需要3年以上的审核周期大幅缩短,直接融资效率显著提升,可预期性增强。

  “2016年至2017年10月底,沪深交易所新增上市公司605家,合计融资3411亿元,IPO家数和融资规模均居同期全球前列。”宣昌能说。

  无锡方万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绍霞认为,从目前的发审趋势看,一方面,IPO的通过率降低很有可能常态化;另一方面,一些达不到上市条件的排队企业有可能知难而退,IPO“堰塞湖”压力有望进一步得到缓解。

  “在IPO常态化的配景下,严把上市公司的准入是常态化能连续的根基担保。”中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袁绪亚暗示,IPO申请过会率下降,审核从严,这一态势给市场强烈信号:质量把关是发审委的重要职责。

  他认为,严格掌握上市公司质量和入口的高尺度,将从源头上为证券市场不变健康成长缔造条件,这是市场、投资者和监管部分的共同方针。

  陈绍霞说,发审委监察委、终身问责制度的设立将让发审委委员在行使表权时更加审慎。

这里是广告,联系QQ2700422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