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河南安阳妇幼保健院内暗藏针孔摄像头的事件引发关注。11月9日晚,河南安阳妇幼保健院发布情况通报称,10月17日,该院职工发现被偷拍后及时报警,公安机关迅速行动,当天即抓获违法行为人,并依法对其采取行政拘留。偷拍者会受到什么法律处罚?为何偷拍屡禁不止?如何斩断偷拍背后的黑色产业链?
有媒体报道,公共住宿偷拍已经形成了黑色产业链。从针孔或微型摄像头等偷拍设备买卖,到摄像头安装、视频采集,再到监控视频图像销售……分工之严密,流程之缜密,手段之隐蔽,令人咋舌。
不能让偷拍成了“高回报低风险”的勾当有网友发视频称,自己和丈夫在入住仙桃一家酒店时,当晚疑似把婚戒丢失在酒店房间,当两人回到酒店查看监控却被震惊了,有一名酒店工作人员深夜走到房门前,把一根线从门底下插进他们所住的房间里面。网友怀疑自己被偷拍和录音,于是报了警。
涉事酒店管理人员表示,确实发生了上述事件,在派出所的主持调解下,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,酒店赔偿了顾客几千元的精神损失费,顾客出具了谅解书。且称该员工比较年轻,入职仅一个多月,可能有些心理问题,事发后已经让家长接回家了。
图据潇湘晨报
住客为找回戒指查酒店监控,意外发现了被偷拍的一幕,真是让人细思恐极。目前该案的一些关键信息,如涉事人员是否偷拍到了实质性内容、是否真的“有心理问题”、是否仅为个人行为、有无其他更复杂的动机等,尚未具体披露,因此对当前处置的公正性,暂无法作出客观评价。但一起偷拍事件,最终只是以双方达成和解、酒店赔偿几千块精神损失费作结,还是不免让人狐疑:偷拍的“代价”是不是太轻了?
近些年,类似的酒店民宿偷拍案件时有曝光。根据调查,从相关窃听窃照设备的销售、安装,到偷拍内容的传播等,已形成了一条不可小视的黑灰产业链。据南风窗近日报道,有视频贩卖者表示,自己有全国大学城附近共几百家酒店的监控资源,只要“酒店不倒闭,就可以永久看”。对于如此猖獗的偷拍黑产,到底如何进行系统管束,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。
从现实出发,首先或要厘清的一个重要问题是,像在酒店这类公共场所发生偷拍现象,酒店无论是否知情或参与,是否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?一般而言,酒店或民宿中如果发现针孔摄像头,责任通常由安装摄像头的个人或单位承担。但这容易遭遇现实困境,因为要及时找出安装者并不容易。
有警方人士就表示:“即使入住人很警觉,自己发现了隐藏的摄像头,我们到现场也仅局限于把这个设备收缴,要查出具体谁安装的就很难了。”如果偷拍黑产成了“高回报低风险”的勾当,自然难以禁绝。
因此,加大对偷拍及其相关黑产的法律惩处力度,很有必要。现实中,对于偷拍行为,更多的处罚落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层面——偷窥、偷拍、窃听、散布他人隐私的,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重的,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。这样的“后果”,可能并不利于发挥足够的震慑作用。有法律学者就表示,2006年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时,人们并没有预见偷拍会变得如此便利、偷拍规模会变得如此之大,“这说明在规制偷拍行为方面,这条法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,落后于时代的发展”。对此,立法层面或需给予正视。
此外,需要强化酒店在防范偷拍上的责任。根据法律规定,经营者有为客人提供安全保障的责任,如果客人因为经营者未能提供安全的住宿环境而遭受损失,经营者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。从防范的层面看,酒店占据着优势地位,理应肩负更多义务。至于责任具体该如何划定,以避免事后追责时的推诿与和稀泥,还宜有更细化的法律依据。
伴随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,日益做大的偷拍黑产已堪称是“毒瘤”。要有效防范和遏制,的确是一件较复杂的事。但单就酒店房间的偷拍而言,通过压实经营者的责任,并显著提升相关行为的违法成本,不让偷拍黑产继续在“高回报低风险”的状况下狂奔,对于守护人们“住店安全”,是有现实价值和必要性的。
斩断黑产,须出重拳。拔出萝卜,也要洗净泥,将整个利益链条连根拔起,防止“春风吹又生”。
无论是偷拍泄露他人隐私,还是买卖偷拍设备,都是违法行为。该查就查,该罚就罚,打到违法者的痛处,让其不敢再犯。
住宿行业也要加强自律,及时自纠自查,不能成为黑产业链的帮凶。
为何偷拍屡禁不止?首先,偷拍设备具有隐蔽性,难以被发现。现在一些偷拍设备会伪装成日常用品,藏匿在各种隐蔽角落,难以被察觉与定位。另外,嫌疑人也较难确定。偷拍设备的来源广泛且流通渠道复杂,通过网络和地下黑市等多种途径传播,追查源头及其销售网络需耗费大量精力。安装偷拍摄像头的人往往通过远程控制设备,且公共场所人员流动大,很难确定到底是谁安装了这些设备。
哪些物品容易藏摄像头?打火机、车钥匙、圆珠笔、充电器,这些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经过改装,竟然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具有窃听、偷拍功能的工具。近年来,不法分子利用偷拍设备“偷窥”个人隐私的情况频繁发生,群众对此深恶痛绝,相关部门也持续对偷拍及非法销售相关设备的行为进行打击。
教你在外如何防偷拍检察官提醒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利益,将窃听、窃照设备隐藏在日常生活物品中,这些设备在被摄录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大肆拍摄,严重侵犯个人隐私。广大群众切勿购买窃听、窃照专业器材,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,一旦发现有人售卖偷拍、偷录设备或个人隐私被偷窥、传播,请及时报警。
半岛新闻客户端综合整理,素材来源:新华社、央广网、人民日报、央视新闻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