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来越多国际会议选址厦门 让我市成为优秀同声传译员堆积地

这里是广告

  “非凡目的收购公司,英译为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rporation ,简称为SPAC。”见到方文弘时,他在为一场金融行业会议的中英同声传译(简称同传)任务做筹备,他正翻看相关视频、文稿,手里不断做着条记,标注金融行业的专业术语、生词。

  同传饰演什么角色?在国际会议、大型研讨会上,我们时常能看到参会人员戴着耳机,而这耳机的背后正是像方文弘这样的同声传译员,他们为中外交流搭起沟通的桥梁。近10年来,越来越多专业性的国际会议选择了厦门,对活跃于当地的同声传译员来说,这是挑战更是机遇。

当一心多用的“杂学家”

  在福建-东盟友城大会携手合作抗疫分论坛中,方文弘和搭档坐在同传房,用视频连线的方法将中国专家的发言内容,以几乎同步的速度翻译成英文。

  方文弘介绍说,在专业术语多又需多语言转换的线上会议,同传人员可谓“一心多用”,既要高度集中注意力,对议程内容反响灵敏,还需关注现场的机器设备、音量巨细等各类情况。而为了更精准的译出率,一场会议凡是由2-3名同传人员配合完成。

  “有搭档,但依然分分秒秒都放松不得。除了聆听上下文,做好衔接部门,更要做搭档坚实的后盾。”方文弘记得,曾遇到演讲者忽然在发言中提及一位作家的作品,他迅速按照关键词找到了书名,辅佐搭档最大限度地还原发言内容。

  方文弘眼里亦师亦友的好搭档、厦大口译专业的邓轶老师报告记者,同声传译员应尽全力去跨越常识鸿沟,才气更自如地应对突发情况,将翻译效果做到最好。

厦门同传市场迎来更多机会

  “我觉得这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。”方文弘笑言,他曾加入2017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等多场大型会议的同传工作,最令他感动不已的同传经历是厦大百年校庆期间的“中外大学校长论坛”“人文社会科学国际论坛开幕式”等重要活动的同声传译。

  加入“中外大学校长论坛”时,为了将线上会议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,2个多小时的同传工作,译员们提前百来天进行技术彩排。“回母校彩排,让我想起读书时,每天练英文的本身。”喜欢这座滨海都市的方文弘结业后没有分开,他在差异的工作机会中,看到了厦门同传市场稳中向好的趋势。

  记者从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了解到,2012年至2018年,在我市举办的国际性会议从每年18场增加到每年75场,增长了3倍多。近两年,不少会议转为线上,借助发家的通信技术,方文弘可以在厦门,为世界各地的会议进行“长途同传”。

  “随着厦门更具现代化国际化的建设成长,同传市场迎来更多机会。”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传授、硕士生导师苏伟暗示,越来越多专业性的国际会议选择了厦门,让厦门成为优秀同声传译员的堆积地,让世界听到了厦门声音。(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)

这里是广告,联系QQ270042204